氣候行動的先鋒:台灣雀巢如何實現減碳與永續創新

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需求的日益增加,企業在推動氣候行動中的責任愈加重要。今年,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 (Nestlé Taiwan) 憑藉其在減少碳排放、推動環境保護及創新包裝等方面的卓越表現,榮獲台北市英僑商務協會(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)頒發的「最佳企業氣候行動獎」。透過與台灣雀巢企業溝通暨永續發展負責人蔡惠蓮(Ivy Tsai)的深入訪談,我們將探討雀巢如何通過創新減碳措施、內部員工培訓及供應鏈合作,實現這些顯著成果。

雀巢自2020年發布淨零碳排路線圖以來,一直致力於在2050年之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。台灣雀巢不僅承襲了集團的全球策略,還針對在地需求,透過內外部合作及創新措施,逐步推動各項永續發展行動。蔡惠蓮提到:「雀巢150多年來秉持的商業哲學就是”創造共享價值”,看著社會問題,提供公司獨有的優勢解方,以創造長期的商業價值。而現在最大的社會問題就是氣候變遷,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,我們有責任推動產業的轉型和更新。」

Nestlé1

從包裝改革到供應鏈減碳:全面推動減碳創新

在減碳創新方面,台灣雀巢領先業界,持續推動多項環保行動。例如,公司率先將奶粉罐的塑膠蓋及塑膠湯匙移除,並將利樂包包裝中的塑膠吸管替換為U型紙吸管。這些變革每年減少54噸塑膠及2,700萬支塑膠吸管的使用,並有效減少塑料廢棄物的產生。透過與供應鏈夥伴合作,推動可回收包裝的軟性包材使用,台灣雀巢每年減少106噸塑料的使用。此外,公司在物流體系上引入自動化倉儲系統,提升裝載率並縮短運輸距離,預計每年可減少175.58噸碳排放。

同時,作為台灣率先完成在地組織碳盤查的外商食品公司,雀巢帶領供應鏈盤點碳足跡現況,並持續推動減少碳排放的實際行動;在產品碳足跡方面,2022年雀巢旗下8支在地生產的研磨咖啡產品,取得碳足跡標籤,2024年進一步延伸到奶粉品類,召集產官學建立業界對於奶粉碳足跡的規範,並拿到第一個奶粉產品碳足跡標籤,充分顯示了企業對環保永續的承諾。

Nestlé2

推動農業永續發展: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 

受氣候變遷影響,全球咖啡產業面臨極大的挑戰,雀巢作為全球最大食品公司及最重要的咖啡品牌,於2022年宣布投入10億瑞郎推動「雀巢咖啡永續計畫(Nescafé Plan 2030)」,致力降低咖啡造成的環境衝擊,並透過研發技術培育出產量提升、碳排減少又能抗咖啡葉銹病的的高產阿拉比卡咖啡品種「Star 4」。蔡惠蓮指出:「劇烈的氣候變化下,可能會導致咖啡的種植收成不好。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創新技術,讓咖啡農能夠用永續農法,繼續穩定生產,保障收益,並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。」

然而,雀巢提出的這些創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每一項改變背後,都是經過許多深入的研究與分析,在不影響消費者權益及產品品質的前提下,做出最謹慎的行動。蔡惠蓮強調:「我們不妥協產品品質,也不犧牲消費者的利益,所有的變革都經過審慎思考,以確保產品符合環境目標與消費者期待。」

Nestlé3

消費者教育:從內到外推動永續行動

綠色行動不能只是企業的一廂情願,還取決於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並積極參與。因此,雀巢也在消費者溝通教育方面做出創新,與Rethink NGO合作,推出了「雀巢回收大百科」,系統性地指導消費者如何正確回收雀巢產品包裝,這一舉措幫助上百萬消費者了解正確的回收知識,並有超過23萬名消費者積極響應。蔡惠蓮解釋道:「我們希望消費者能夠一起響應這件事,並利用他們的力量讓更多人知道。」

此外,雀巢在台灣在地生產的所有產品均採用了100%可以回收的材質,並且在包裝上清楚標示每項物品的回收方式,進一步幫助消費者輕鬆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。

Nestlé5

引領行業變革,帶動更多企業加入

台灣雀巢在永續行動中一直是業界的領頭羊,但隨著時間的推進,越來越多的同業也開始加入這場綠色行動。蔡惠蓮提到:「我們的同事們非常開心,因為看到其他同業也採用了相同的永續行動,這說明我們的行動得到了業界的認可,走在對的道路上。」行業內的相互學習和跟進,促進了整體環境的改善。隨著更多企業的參與,減碳措施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,使得永續行動能變得更加普及。

雀巢深知只有行業內共同合作,才能真正推動大規模的環境變革。因此,雀巢不僅與供應鏈合作,還透過多種形式的倡導活動,提升消費者與業界對永續行動的關注度,形成一個正向循環,激勵更多人加入綠色行動的行列。

 Nestlé4

持續探索永續發展的未來

展望未來,台灣雀巢希望與更多企業和不同行業的夥伴合作,共同推動永續行動並創造更廣泛的影響力。蔡惠蓮指出:「目前,我們70%的碳排放來自原物料。我們將持續尋找創新方法,開發更永續的包裝,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」

透過創新與合作,雀巢期望能激勵更多企業加入這場通往綠色永續未來的旅程。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企業與個人的加入,就能為商業和社會帶來新的機會與改變,共同創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。